Follow

近期国产影视/审查相关(有点丧 

最近一直让我困扰的也是,审查强加的观点能算电影/电视剧本身的观点吗?作为一部电视剧,审查意见可以在后面几集补上,但中间还是好看的;可是电影不是呀,你买票就是要坐在影院看完整部电影,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电影比电视剧更惨。

以及,真的可以「摒弃某些观点来欣赏电影」吗?有个词叫「去头可食用」,好多人用来形容今年春节档电影。可是作者赋予一部电影的价值观,是否算作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呢?而且在审查制度下,究竟是不是导演的观点也不得而知,难道真的要用两套标准吗?

现在再听波米的开局第三章依旧鼻尖酸酸的,但是觉得「用脚投票」也好难呀。我需要对这部电影进行全方位评估,甚至要看看反馈,判断这部电影的成分,之后才可以去买票。可是,说真的,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,总的主旨是什么我们几乎都一清二楚了。看到《满江红》结尾全军复诵满江红我也要难受得掉眼泪了,自己会不会已经成为奥斯维辛中搬运尸体的一员了,会不会已经成为建造焚烧炉的一员了?

要坚守自己的作品当然是对的,可是现在太少人在坚守了,没有一点点想谴责的意思,不过一根筷子就是很容易被折弯。不能要求所有人勇敢,每个人都需要先解决自己的生活。不过看到文牧野拍完《我不是药神》转头就拍了《奇迹·笨小孩》,饶晓志拍完《无名之辈》后也去拍了《万里归途》,还是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评价。

这两天听说了《流浪地球 1》筹备过程,郭帆初期筹钱非常艰难,这份艰难让吴京想到当年的自己,决定零片酬出演并且投资这部电影,据说郭帆忽悠了很多人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,我想愿意加入的电影人,应该至少有一点点对电影的热爱吧。突然觉得早年因为热爱电影而入行的人应该痛苦了更多更多次吧,他们是如何排解的呢。

好像不是「有用吗」这个问题,而是应该问「该怎么办」,虽说这个问题波米三年前就问过了,可是,该怎么办呢?每次想到这个问题,都需要再做一番心理建设,把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又全方位分析一遍。也许哪一天,大家认为审查和封城是同等严重的事;也许哪一天,「观念的水位」可以越涨越高……直到有一天我听了不明白播客吴国光的两期节目,他说,就是因为大家普遍还抱有一丝期望,等到大家都绝望了,希望就来了。听完后在一间空教室啪嗒啪嗒掉眼泪,唉,该怎么办呢,如果我是个偏执的人就好了,可我觉得两种观点都很有道理。应该都有道理吧,不过都需要加一个「在理想的条件下……」。

最近也在追目前最火的国产电视剧,主要讲扫黑除恶的。很让我感慨的一点是,主角为了打倒黑势力,从青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中年。韩国纪录片《共犯者们》记录了一代媒体人争夺话语权的十年,我看了两遍还是会被他们感动到,怎么会有一大批媒体人为了新闻理想放弃自己的前程呢。影片结尾是,一位抗争的媒体人后来一直在滑雪场扫雪,他得了癌症,导演(也是曾经抗争的一员)问他,有什么意义呢?他说,可能经历过就是意义吧。唉,不过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呀,一个媒体人又有几个可以奉献的十年呢,每每想到这个都心痛不已。下一次见到我们一起上街又会是什么时候呢,下一次不单纯为了生理上「能活着」上街又是什么时候呢?本来说白纸革命后想稍微乐观点,结果不到半年又有点丧丧的,最让我难受的一点是,原来所谓的「盼头」,其实是「逃离」。

· · Web · 0 · 0 · 3
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
non-designer.studio

The social network of the future: No ads, no corporate surveillance, ethical design, and decentralization! Own your data with Mastodon!